珠海,那湿热的海风裹挟着浓郁的咸腥味,无孔不入地钻进格力总部大楼的每一个角落。董明珠紧紧攥着一份质检报告,她的指尖因为用力而微微泛白,足以见得此刻她内心的愤怒与沉重。报告上赫然显示,贴上“格力”商标的某批次空调在湖南某县城发生了压缩机爆炸事故——而这,已经是第四起类似的产品事故了。她缓缓抬眼,目光如炬地望向会议室里气定神闲的田毅,只见对方正悠然自得地把玩着紫砂壶,那副事不关己的模样,仿佛这些事故与他毫无关联。
“田总,湖南的经销商刚刚截获了一批货,外包装印着格力的LOGO,可内机却是三无零件组装的。”董明珠说着,猛地将事故照片甩在桌上,照片散落一地,触目惊心。“生产线就在东莞,挂的是你参股的‘鑫辉代工厂’牌照。”
田毅却依旧不紧不慢,他慢条斯理地呷了口茶,语气带着一丝挑衅:“董总,说话可得讲证据。鑫辉和格力合作都十几年了,我作为股东也是最近才注资的,一直以来质量都合规得很。倒是你,去年无端砍掉三家贴牌厂,逼得经销商没办法,只能自己去找代工,现在出了事,怎么就怪到我头上了?”他一边说着,一边故意瞥向其他股东,话锋一转,“要我说啊,集团股价都连跌两周了,某些人是不是该好好想想,怎么向国资委交代呢。”
田毅的手段可谓极为刁钻。他巧妙地利用格力集团逐步减持上市公司股权的混乱时期【正是他借助东江工程,迫使格力集团减持股份给他】,通过多层股权代持的方式,暗中控股了三家代工厂。这些工厂表面上承接格力的正规订单,背地里却偷偷扩产贴牌机。田毅控制的渠道商更是明目张胆地将正品与贴牌机混装入库,还直接威胁经销商:“每卖出10台正品,就必须搭配3台贴牌机!要是不接货,就断掉你们热卖型号的供应。”
为了降低成本,这些贴牌机采用劣质铝管替代铜管,成本一下子就直降了40%。当董明珠质问时,田毅的法务部竟然振振有词:“市面上主流品牌都在用铝管,作为格力股东,我们要对董事会负责,凭什么非要亏钱用铜管呢?”
而且,田毅还将这些代工厂注册在境外控股公司名下。格力电器的法律顾问也无奈直言:“他这是钻了《公司法》关联交易的漏洞,除非能抓到直接的资金链证据,否则起诉的话,必败无疑。”
董明珠的办公室里,灯光彻夜未熄。她坐在桌前,面前摊着两份相互矛盾的报告:
- 技术部的检测报告清晰表明:爆炸空调所使用的压缩机系翻新件,线路板上也没有格力的防伪码;
- 然而,田毅提供的“证明”却显示:鑫辉厂的报关单表明零部件全部进口,还附有全套的ISO认证。
更让董明珠头疼的是,公司内部也出现了掣肘。部分小股东开始抱怨:“贴牌机的毛利比正品高出15%,现在市场行情这么差,能赚钱有什么错呢?”财务总监也悄悄透露,田毅承诺给他们“特殊分红”,成功拉拢了7名投票权合计超过10%的股东。
与此同时,华北总代理带着三十家经销商联合上书:“要么恢复贴牌授权,否则我们集体转卖美的!”要知道,格力当年超过60%的销量都依赖经销商体系,这无疑是在格力的命脉上狠狠捅了一刀。
6月12日,台风“珍珠”气势汹汹地登陆珠海。狂风暴雨肆虐,董明珠不顾恶劣天气,冒雨驱车赶往码头仓库——因为有线报称田毅的货柜凌晨就会到港。在倾盆大雨中,她亲眼目睹了贴着“格力电器”封条的集装箱被撬开,工人们正忙着往印着格力型号的包装箱里塞杂牌压缩机。
“拍下来!所有车牌号都给我记清楚!”她压低声音,对助理低吼道。话音刚落,两辆越野车气势汹汹地横拦在前方,几个穿着黑西装的壮汉走下车,敲响车窗:“董总,田先生让您别淋雨生病。”几乎与此同时,董明珠的手机随即震动,田毅发来一条彩信:照片里,正是她儿子放学走进小区的背影。
果不其然,仓库监控在次日就“故障”了,涉事货车也全挂着假牌。当公安部门按照线索追查时,鑫辉厂早已连夜销毁账本,还对外宣称“遭竞争对手栽赃”。
而在社会舆情方面,网上突然涌出大量水军发帖:“董明珠为了夺权,不惜打压股东,断了经销商的活路!”同时,省国资那头也有人提交举报材料,声称:“品牌多元化是国企改革的方向,必须抵制某些人搞贴牌,这分明是在搞独立王国!”
一份伪造的格力财务报告更是流入香港媒体,宣称“格力电器隐瞒30亿债务”,受此影响,当日格力股价暴跌8%。
2006年6月20日,又是一个暴雨倾盆的夜晚。格力集团在种种压力之下,被迫在产权交易所挂牌5%的股权。田毅站在落地窗前,手中摇晃着红酒杯,电视里正播放着王石登顶阿空加瓜峰的新闻。就在这时,手机忽然震动,屏幕亮起霍明生发来的加密短信:“挂牌底价1.85亿,但发现有神秘外资竞价——是否抬价?”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